中美高科技对抗:脱钩真的可能吗?-凯时尊龙官网

  中美高科技对抗:脱钩真的可能吗?-凯时尊龙官网

中美高科技对抗:脱钩真的可能吗?

2019/10/28
导读
中美在科技发展上脱钩可能吗?

 

撰文 | 贾鹤鹏(康奈尔大学博士、科学文化评论人)

 


随着刘鹤副总理带领的中方谈判代表团与美方达成“相当实质性的第一阶段协议”(特朗普语),美方也宣布将在非核心零件供应方面部分放松对华为的断供。到目前为止,华为似乎并没有受到断供限供太大影响,5g基站出货量不断增加,新产品仍有良好市场反应,还大有借断供让”鸿蒙”系统取代安卓的势头。

 

华为的坚韧与重压下取得的成就,似乎佐证了很多人声称的与美国甚至西方技术脱钩并不可怕的说法。另一方面,美方的威胁也在不断升级,透露出诸如限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或全面限制中国资本进入美国等意图。

 

中美在科技发展上脱钩可能吗?

 

市场化与全球化塑造创新成就

 

中国取得今日创新成果,与市场化、国际化紧密相连。笔者以前在《知识分子》的文章中提到,今日经济主战场的创新是高度竞争、成本至上、市场与用户导向、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反复博弈甚至妥协的。

 

我们用5g为例来说明这一过程。5g的标准并非早早定下来然后让玩家比赛看谁跑得快。恰恰相反,目前即将正式启动的5g,是各方博弈和妥协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固然需要技术实力过硬,但同样需要考虑供应商、客户、普通终端用户乃至竞争者。很多创新目标实际上要在市场上反复拼争和谈判才能看清楚。我们可以把这种博弈中携手前行的状态称之为创新的生态系统。

 

与市场化相辅相成,全球化也对中国高科技的成就贡献巨大。近40年来,除了军工航天等特定领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拿来主义是所有后发国家的必经之路,但优秀的中国企业能迅速地对拿来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升级,主要得益于中国超大的市场、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工队伍、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不断拓展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中国企业到目前为止,主要赢在集成创新上。单纯从技术上讲,确实还很少有原创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技术。即便华为主导的5g通讯的技术路线的核心研发,仍然是国外大学完成的。从理论上讲,这种创新上的“短板”,确实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即核心技术被人卡脖子。

 

今天美国对中兴和华为的断供,看起来使这种不安全的预感成为了现实。2018年中兴在断供后的快速瘫痪仿佛更加证实了这一点。而为何从5月份被列入实体名单到现在,华为看来没有受到致命打击?是因为华为已经放弃了早前一直依赖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吗?

 

全球化与华为的生存力

 

这里首先要澄清,采纳国外上游核心技术的集成创新,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外国技术的痛苦过程,因为企业自身并不会把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国产化当成一个义务。相反,企业在决定是否独立开发某个环节的技术,或者在决定在这些环节是采用进口或国产的技术时,考虑的是成本、便捷性、可得性、适用性、技术谈判以及技术更新的前景。

 

在利用国际化的产业链资源的过程中,作为对产业链各种资源进行集成应用的中国企业,也在享受集成带来的好处,包括对市场的支配能力。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越大,对市场的支配能力越强。

  

据报道,华为在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后,除了因为前一年中兴断供而增加备货外,迅速启动的美国原件替代工作也是让它能坚持下来的原因。

 

在替代美国原件的过程中,诸多欧洲、日本和韩国厂商,纷纷按照华为要求的规格改造产品,因此而加入华为供应商行列,一些国产零件供应商也得到了机会。

 

而中兴在遭遇制裁后很快瘫痪,固然与措手不及有关,也是因为它的体量和市场号召力,不足以让供货商迅速调整产品来救急,也不足以让供货商来游说美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海思这样的核心芯片制造能力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重要的因素。

 

另外一个视角也可以佐证。在遭遇断供,尤其是手机等产品遭遇核心的谷歌断供导致的生态层面的挑战后,华为仍然高调在欧洲发布mate 30。这是华为体现信心的表现,也说明华为在欧洲市场的拥戴度并没有因为断供而完全丧失。

 

它有可能”教育”部分欧洲消费者承受没有android的影响,并愿意尝试(不得已时推出的)鸿蒙。

 

相比于个体消费者,华为显然对企业用户有更大的说服力[1-2]。

 

 

断供当然也会影响5g基站的基带芯片等供应,专业评论人士也指出,华为可能用于替代的产品,比原来适配的美国芯片只会有轻微的效果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华为通过以性价比和升级便捷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强大市场领导力,仍然有很大的说服力来继续推进业务。

 

也就是说,挽救华为的,首先是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力量。

 

据华为公司10月16日公布的最新消息,该公司1月至9月实现销售收入61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4%,净利润率8.7%。,第三季度的销售增长为27%。此外,该公司表示,其已在全球签署了60多份5g合同,智能手机业务前三季度发货量超过1.85亿台,同比增长26%。[3]

 

辨析科技脱钩

 

美国对华为乃至其他中国高科技厂商的断供和限供,华为利用全球化和市场化应对美国断供,与其说是脱钩,不如理解为可以修复的错位。只要全球化的逻辑还在,美国就不可能形成与中国脱钩的朝野共识。因为同中国一样,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科研,已经深深陷入到全球化之中。与中国脱钩,也意味着它要承受丧失掉巨大的全球化利益。一些政客固然可以呼吁这么做,但每一次政府层面的威胁,立刻就被业界乃至专业“部委”抵制或者出来澄清。

 

比如考虑禁止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说法从白宫传出的第二天,美国证监会和商务部就出来澄清没有这个计划。

 

中美挂钩本质上是全球化与中国的牢固结合。中国提供市场、劳动力、工程师、稳定、纵深和升级的可持续性,让全球化的主要支持者受益。与以往全球化的后进国家参与者不同,中国的这种纵深和可持续性使得全球化的收益持续留在中国,比如广东生产成本高了以后富士康就迁到武汉,再迁到郑州,下一步甚至也可能前往西北,而对于一个小国,成本提高后就是一次性的迁走。

 

这一点让政治家警觉,但我认为,以华尔街投行和加州高科技引领者为代表的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其实是不在乎的,他们更加在乎的,不是剥夺中国的收益然后把中国踢出全球化,而是让中国对全球化敞开更大的市场。所以在最新一轮的中美贸易谈判中,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成了重点领域,而中方也很睿智地同意推进这一点。中国的纵深和可持续的技术升级能力让中美捆绑越来越深,也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便利。

 

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兴华为的断供,不应该从脱钩这样一种视角来理解。它更多是美国对国家安全和对丧失国际支配地位的担忧的产物。这种顾虑永远有,但因为意识到中国的高科技崛起而加剧。

 

这里,我们有必要区分政治意义的脱钩与经济意义的脱钩。政客可以高调讲脱钩,因为他们并没有损失。但市场主体的脱钩经济上损失却很大。美国作为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其整个国家经济运作并不是为了与全球化脱钩而设计的。脱钩对美国所有企业都看不到格外的好处。


我此前在《知识分子》的文章中提到,特朗普政府要动用国家紧急状态这一非常规手段来断供华为,这也说明了全球化所塑造的利益链条之紧密。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其后不论是美国政府要求美国企业停止对华投资,还是禁止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还是限制中国资本投资美国,源自各利益团队的反对之声总是迅速、高调出现,这还不算几次有关对华关税上调举行的听证会上压倒性的反对声音。

 

下表简单罗列了这方面情况。

 

美方对话打击政策

第一时间发声的反对者

提高对华关税

零售商、制造商、大部分学界成员表示提高关税,会增加他们的成本,导致美国消费者受损。

断供华为

高科技企业制造商随后开始游说,希望放松断供。

要求美国企业停止对华投资

美国商会:在川普发推要求美国企业不要到中国投资后,美国商会评价道,决定权在企业,政府无权干涉和禁止企业投资

禁止中国企业赴美上市

美国商务部、美国证监会:纷纷表示无此计划。

华尔街投行,《纽约时报》和英国《金融时报》在采访投行专家时,后者都表示,这绝无可能。

限制中国资本投资美国

华尔街投行,多家投行不认同此事。

 

在探讨中美科技脱钩的问题时,还有必要区分正常的产能转移与脱钩。低端制造业在中美贸易战以来加速向东南亚转移,但这更多是基于成本考虑,而且低端制造业本身也谈不上让中美两国结构性挂钩。在全球化过程中,制造业一次次转移,现在轮到了中国。但即便是相对低端的制造业,中国也与其他国家不同,因为中国的市场纵深和多样化的劳动力结构,让大多数制造业在中国停留30年之久,为中国积累了相当的资本和技术储备,并拥有了在高科技领域与美国及其他技术发达国家挂钩的资本。

 

需要指出的是,脱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几道政策。即便上述的各项政策得以实施,每一个脱钩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都是痛苦的。正因为如此,企业不会有动力去规划这个脱钩,只是被动应对。缺乏挂钩参与者的真正参与,仅靠政客的推动,是不可能打破全球化的利益链条的。

 

什么是真正的科技脱钩?

 

那什么是真正的脱钩呢?真正的脱钩绝不仅仅是对个别企业的断供或对高科技的技术封锁。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


断供不意味着脱钩,部分政客的脱钩叫嚣不会变现;中美之间目前在科技领域的对立,主要表现为对抗和博弈。

 

但也要看到,脱钩的风险确实是存在的。如果在价值观上中国成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各界的敌手这一点成为普遍共识,在技术研发上中国把完全独立自主开发而不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放到首位(从而破坏了创新生态),在市场发展上中国走向封闭,如果局势汇聚向这些方面,脱钩就不只是预期而可能成为现实。

 

中国过去三、四十年的创新成就主要是充分利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便利以及深耕创新系统的结果。只要中国今后继续作为一个输出制造业的大国,我们很难看到中国不再遵循这种模式。而遵循这种模式,我们就无法承受真正意义的脱钩,不论对方要承担多大代价。

 

实际上,在华为断供后,任正非频频接受采访,每每解释华为可以不依靠美国生存后都会补充说,今后条件允许,华为绝不会抛弃美国供货商,不会追求通吃全产业链的独立自主。任正非先生的明智应该成为这个社会共同的智慧。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领导层显然看到了此处的奥妙。最近的中美谈判有“一个差不多完全的金融市场开放协议”就是这方面的表现。

 

因此,全社会的共识应该是即便面临断供,也不能纵容保守和封闭力量的发展。我们当然应该加强自主创新,但这种创新绝不能是不惜一切代价,任何创新都应该是在遵循全球化、市场化和创新生态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创新的未来不是关起门来的全产业链独立创新来应对断供,助长脱钩,而是进一步敞开门的海纳百川。

 

参考资料

1.华为再创佳绩!5g基站出货量破20万,全球市场占比将近2/3

2.最新报道:德国政府证实5g网络建设不会排除华为

3. 凤凰网:华为三季报出炉:前三季营收6108亿净利润率8.7%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贾鹤鹏

  

科学与创新文化评论人、康奈尔大学传播学系博士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