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入中国的一些事情 | 读者来信-凯时尊龙官网

  互联网进入中国的一些事情 | 读者来信-凯时尊龙官网

互联网进入中国的一些事情 | 读者来信

2019/12/14
导读
get online or face decline.



      


《知识分子》今天(12月13日)发表的关于互联网50周年(见)的文章,让我想起互联网进入中国的一些事情。

1990年前后,国家曾经在北京建了一个中关村地区的计算机示范网,中科院、清华、北大三家共同参与建设,部分资金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照参加过这项工作的吴建平说,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所以清华和北大后来成立了教育科研网cernet。

我1992年秋回国工作后,因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尝到了校园网(麻省理工的校园网叫 “雅典娜计划” [athena project],是美国最早接入互联网的校园网之一)的甜头,想帮助做些推广计算机网络的事情,经介绍去了中科院的网络中心,见到了包括钱桦林在内的参加示范网工作的人。同时,也认识了高能所计算中心做网络的许榕生等人。


当时,他们对基于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不太了解。主要是因为,科学院和高能所的计算中心使用的大都是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dec)制造的中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用 dec 公司自己的网络协议,联成所谓的 decnet。我那时就觉得,不应该呆在 dec 的贼船上,应该使用更开放的、运行 unix 操作系统的机器,比如 sun workstation、或安装了 linux 的pc,而且要使用开放的 tcp/ip 协议联网。中科院的网络中心比较保守,但高能所的计算中心愿意尝试新东西,于是我在高能所办了个班,开始给计算中心的一些人讲互联网和 tcp/ip 协议。

由于科研工作国际合作的需要,高能所在1986年就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国际计算机通讯线路。最初是通过打国际长途电话拨号联网。后来,据《中国 internet 发展年表》记载:“1993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 at&t 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建立的接入美国 slac 国家实验室的 64k 专线正式开通。” 通过这条线路,高能所接入了美国能源部网络 esnet 的 decnet 部分,可以随时通电子邮件了。那时的电子信箱地址是这样的: recipient�pc2@slac.stanford.edu,也就是说,发给某人的信,先通过互联网发到 slac,然后再由 slac 通过 decnet转发给在高能所服务器上有账号的收件人。记得当时科学院其他研究所、比如理论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以及网络中的钱桦林等人都用过这种电子信箱地址。

中国第一台网站服务器,486机器装上linux操作系统来运行http软件包。图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高能所从与slac有decnet联网,到直接接入互联网又用了一年的时间。互联网当时在美国只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使用,不是商业的,美国的互联网骨干网由科学基金会 nfs 支持,叫 nsfnet,接入 nfsnet 需要美国科学基金会批准。

而且,接入互联网需要用支持 tcp/ip 协议路由器,比如 cisco 制造的,不能用 dec 公司的只支持 decnet 的路由器。美国那时的出口管制限制 cisco 路由器向中国出口。得到美国科学基金会的批准,加上等美国商务部对 cisco 路由器出口中国解禁,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当时,cisco 公司刚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公司的人估计也没见过 cisco 路由器长什么样,更不用说知道如何配置了。高能所计算中心与 esnet 的一个 internet gateway 在1994年4月联网时,slac 网络中心的工作人员远程教我们如何配置 cisco 路由器。

nsfnet 的准入和 cisco 路由器的出口解禁为国内其他部门接入互联网铺平了道路。1995年初,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与 sprint 建立了两条进入互联网的商业连接,开启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商业发展。

不过,在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发展腾飞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1996年4月初,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的田长霖来中国访问,李鹏总理接见了他。后来我从美国《科学》杂志当时的主编 ellis rubinstein 那里听到,李鹏向田长霖询问了互联网的事情,田长霖说,互联网能促进经济发展,并说,他鼓励伯克利非理工科的教授上网,告诉他们 get online or face decline。也许这句话促成了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大踏步、全功能地进入了中国。

——郝炘 



知识分子欢迎读者提出意见或评论。联系邮箱:editor@zhishifenzi.com


制版编辑 | 皮皮鱼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