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在中国 | 在北京交大和重庆大学当教授-凯时尊龙官网

  日本教授在中国 | 在北京交大和重庆大学当教授-凯时尊龙官网

日本教授在中国 | 在北京交大和重庆大学当教授

2019/10/02
导读
从2014年9月开始,我以教授身份到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作了3年,2017年9月又前往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担任教授。我在中国开展教育和研究长达4年半之久,得到了中国朋友们的热情亲切的支持。今后,希望通过培养引领世界的全球性人才,可以回报一下这种支持。

正在建设中的小风洞(重庆大学)


●  ●  


我到中国开展教育和研究的契机是jst-nsfc的研究交流项目“容易受风灾影响的社会基础设施与风灾风险降低战略”(2010年1月~2012年12月)。这次中日研究交流结束后,我受交流活动的中方成员之一、北京交通大学杨庆山教授的邀请,参加了中国的国家特聘专家(千人计划)项目,从2014年9月开始,我以教授身份到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作了3年。2017年9月又前往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担任教授。与北京交通大学也续签了合约,再加上东京工艺大学,我常年往返于这3所大学的办公室。


每个月有两周多的时间在中国,一周在日本,剩下的时间在其他国家。去重庆是因为邀请我到北京交通大学的杨庆山教授2017年2月前往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担任院长,他和重庆大学的校长强烈邀请我也前往重庆。东京到北京为3个小时路程,对于经常往返的我来说算是比较方便的,但北京到重庆还要3个小时路程,稍微有点折腾。北京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的老师、学生、秘书及工作人员都非常亲切,为我提供了舒适的研究和生活环境,到中国后还立即获得了“永住权”。


我在中国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超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屋顶等各种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方法及强风灾害减灾技术,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在北京交通大学还有4名博士生继续在我名下接受指导,在重庆大学则新带了3名博士生和1名硕士生,目前共直接指导8名学生。


中国建了很多面积远远超过日本的大型风洞等设施,研究设施方面以前就超越了日本,不过测量仪等外围设备则稍显不足,指导者也都比较年轻,知识和经验尚不如日本。在研究质量以及设施的合理有效运用等方面,日本更先进一些,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日本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最高为300m,而中国建设了高度达到500m,甚至600m的“超超高层建筑”,有很多与日本的独立式铁塔东京晴空塔差不多高的“大楼”。在超超高层建筑相关的建设技术和现场管理技术方面,中国进步显著,积累了日本所没有的建设方法和经验。直到不久前,日本还有很多方面能指导中国,但现在情况已经反过来了。


(左)东京晴空塔 高634m、(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高600m(深圳)


在北京交通大学,以“大型边界层风洞”、“中型边界层风洞”、“龙卷风模拟器”、“下击暴流模拟器”等设施为首,piv等测量系统也非常齐全,硬件方面实现了毫不逊色于东京工艺大学风工程研究基地的环境。重庆大学为建设新风洞也向国家申请了预算,最近已得到消息,确定将获得约合17亿日元的预算。明年计划再申请几乎为相同金额的预算,预定4年后建成“超大型多风扇主动控制风洞”。普通研究经费也比日本高很多,我作为pi(项目负责人)和ci(合作研究者)也分别获得了4个项目的研究资金。在我们这个领域,nsfc的科研经费审批通过率与日本基本相同,为15%,基础研究一般为约90万元(4年),重点研究约210万元(4年)。此外还在募集其他各种大型项目。年轻研究人员初次独自开展的研究约20万元(2年),一次就能申请到。



我在北京交通大学为研究生授过课,还在重庆大学讲授“structural wind engineering”(100分钟,16节)课程。可能是因为中国大学是集体寄宿制,感觉中国的大学生学习都非常努力,晚上11点左右还有人到我的公寓来问问题。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待了3年的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情况。北京交通大学全校共有本科生14,200人,研究生7,900人,博士生2,800人,属于中等规模,其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就有本科生1,420人,研究生950人,博士生520人。每年的学费,本科约5000元,研究生约8000元,博士生约10000元,不过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有奖学金,足够支付学费。住宿费用也比较便宜,每年约900元。大学每个月会向研究生支付约600元、向博士生支付1500元的津贴,另外,各项目组每月也会向研究生支付600元、向博士生支付900元的补贴。


大部分研究生和博士生都能获得1至2年左右的海外留学机会,作为留学所需的费用,除了国家留学基金委(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csc)的公费资助外,大学和项目组也会提供留学生奖学金。想出国留学的学生先申请csc的资助,最差也能利用项目组的奖学金留学。我所在的项目组通过风洞实验做了很多实际项目,因此资金非常充裕,每年都会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意大利等的大学派遣4名左右的学生学习1至2年,期间或开展联合研究或接受研究指导。顺便一提,中国的18岁人口为2,300万,约为日本的20倍,其中770万人进入大学学习。


风洞试验现场(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还在积极研究新干线运行系统和铁路土木工程,每年会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招收20名左右的博士生,让他们在铁路领域取得学位后回国工作。虽然这笔费用相当高,但北京交通大学可能认为,他们回国后,如果将来从事铁路和新干线建设时能采用中国的系统和方法,那么就有足够的投资价值。


众所周知,中国国土面积广阔,要想有效开展经济活动和实现社会的统一发展,当务之急是推进住宅、公路、铁路、桥梁、机场及各种生活设施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还要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庞大经济损失(世界第二位)等,培养优秀的建筑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仍然非常有必要,政府向这个领域的教育和研究投入了大量资金,选择这条路的人好像也非常多。


科技研究和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政府立足未来制定的教育研究方针以及积极性方面,日本与中国存在巨大的差距,未来两国之间的差距似乎也是显而易见的,令人感到担忧。另外,虽然科技研究没有国界的说法有点不切实际,但我认为,找到自己能最大限度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无需在意地点。超越地域框架的活跃还有助于催生不受传统框架束缚的创意及锻炼个人能力。期待各位年轻人能大大扩展活动范围。


最后再重申一遍,我之所以能在中国开展教育和研究长达4年半之久,是因为得到了中国朋友们的热情亲切的支持。今后,希望通过培养引领世界的全球性人才,可以回报一下这种支持。


本文作者:田村幸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东京工艺大学名誉教授。
1971年从早稻田大学硕士毕业,进入musa研究所,1983年开始到东京工艺大学开展风工程教育和研究。现为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东京工艺大学风工程研究基地名誉主任兼项目协调员。


注:本文转载自客观日本。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